低出生率背景下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提案
低出生率背景下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提案
湖南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九三学社副主席、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李鑫、陈杰广州报道
人是教育的主体,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少子化息息相关。
然而,近年来,在人口增长和高校扩招的叠加效应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大学生危机、教育资源浪费、大学生就业难、人才短缺的局面。企业劳资并存。
去年省人大会议期间,湖南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九三学社副主席、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提交了《关于实现我低生育率背景下的国家高等教育改革”。 他从高等教育创新、高校布局、专业结构调整和教学改革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1982-1990年是我国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相应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2008年达到顶峰。随后,我国出生率呈上升趋势,近两年均高于10‰,2022年仅为6.77‰。
“少子化将导致2033年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大幅增加,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一些问题。” 王仁祥在提案中指出,当高校扩招减少招生年龄人口时,会导致备案分数线越高,优质生源越少,高校容易下滑进入优质生源“争夺战”。 同时,生源数量的减少也会导致部分教育资源闲置,“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
为此,他建议:
1.建议统筹调整高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严格控制在人口密集地区新建高校,强化中央财政对中东部地区省属高校的转移支付力度; 引导高校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错位发展学科。 建立学校退出机制,优化存量高等教育资源,统筹退出和稳定薄弱高校。
2.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激发办学活力,积极拓展高校生源。 推动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支持部分高校坚持“小而精、优、特”发展。 推动优质高职院校向专科院校升级 高水平职业院校,探索专科本专业试点; 鼓励高校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积极开展面向行业和企业职工、面向“三农”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大学生生源成为全国社会的一员。
3.推进职通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探索中考模式改革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科教融合,培养积极适应社会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将教育资源集中在教学环节,打造双师型班主任队伍,建立校企融合根据生源结构,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人才素质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