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211 “重普轻职”企业关注度仍待提升
高职211 “重普轻职”企业关注度仍待提升
“张华考上了武汉大学,李萍考上了中专,我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员,我们都有前途。” 这是1998年版《新华字典》中关于“未来”的公正解释的一段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学历天平往往“失衡”。 职教毕业生一直被视为“寒门学子”的归宿。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日前,智联极品联合发布了复旦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多家教研机构出品的《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蓝皮书》。 衔接精准扶贫,共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普轻业”企业关注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500多所。 而对于985、211等重点高校的竞争力,公众早已有了“自我评估”。 还有就是缺乏公正的衡量体系,进一步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 《白皮书》研究了1518所国外高职院校的就业、教研、校企合作等数据,通过三大区间、九个细分梯度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水平高职211,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职业院校技能天赋提升。
近年来,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三年扩招41.33万人。 2021年高职(本科)招生55.26万人,是6年前的1.8倍。 同时,办学规模比五年前下降了38.9%。 全省职业中学开设专业1300多个,专业点12万多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就业市场技术人才持续短缺。 高职群体毕业后的就业数据常年被忽视。 一方面,人们更加关注大专、研究生、博士的就业情况,另一方面,人们常年对学校感到陌生。 智联招聘校园与国际事业部专家全锐在活动中表示,“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传统高校的含金率仍然较高,这也是其中之一。技能人才过剩的原因。” “重民轻业”的传统观念需要摒弃。
据智联急就业统计,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占比仅为17.17%,在各学历层次中处于较低水平。 在急招岗位方面,企业对本科生的基础岗位要求偏高,重点是销售顾问、客服、行政专员等。但随着去年1-2月国民经济震荡回落高职211,市场需求的快速回暖带动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回升。晋升。 节后全省企业对本科生需求下降29.4%。 班级毕业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适用性是求职优势,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增强
近年来关于在校学生的讨论逐渐增多。 2020年,从浦本到上海一所职业大学任教的黄登老师对媒体说,在学校的教学经历刷新了她对学校学生的看法:“只有当我真正接触到这个她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真的很突出,作为教育者或者企业,应该耐心倾听中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要抱有偏见。”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扩招多采取“在职培养”与“校内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勤工俭学等学习方式,更适合成人,学习方便,灵活多样。
全锐说,“更加务实的择业观也让本科生的求职更加灵活,适用性强、实践经验丰富成为本科生求职的优势:本科生在校实践‘三段式’培养模式,更早接触实际,工作环境适应了社会需求,专业技能培养更加扎实,理论能够更好地付诸实践,适用性更强。”
据悉,一线城市就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相对较高,而三线及以下城市相继出台“抢人”政策。 这也体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选择上。
智联就业大数据显示,本科生回乡就业意愿低于研究生,与专科生基本持平。 从城市分布来看,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返乡就业意愿最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立足本地,服务家乡经济发展。
“可视化”趋势下,人力资源平台多措并举促进高职就业
青海城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华在就业推介会上提出了院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需求,“我们希望有大数据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中学生;技能培训规模,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
智联急就业园区与国际事业部中层经理齐方介绍,在急就业中,产学研各方受限于资源、信息和能源有限,合作需求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突出。还是比较突出的。 传统的就业指导和企业紧急招聘无法吸引年轻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需要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线上工具,帮助完成原本的线下工作。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就业市场现状,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水平,智联极品相继推出视频笔试、直播急招、AI笔试、公司/工作视频介绍和公司搜索。 通过直播加急招聘等工具,毕业生可以查询公司岗位需求,远程浏览公司办公、食宿等环境,甚至可以对同一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还在积极与各主管部门保持交流,参与各类大学生扶贫项目。”齐方补充道。 去年,通过“我在家乡我很好”市专场等特色服务活动,在全省十余个省市开展了网上紧急招聘活动,促进人才返乡就业和就业。 ”此外,像人一样社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公益应急招聘项目,包括“千校还有千人就业,就业有未来》、《大中城市联合应急招聘》等,都能看到智联应急招聘平台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身影。
红星新闻记者 郭晶晶 杨新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