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好习惯,决定孩子成绩上的“三年级现象”
小学学好习惯,决定孩子成绩上的“三年级现象”
文字 |
前段时间,米粒妈妈写了一篇文章《和初上超牛学校的妈妈聊天,失眠了……》留言中,不少初中高中的妈妈亮出了自己的话. 来吧,血雨腥风足以让人瑟瑟发抖
在小学,“习惯>成绩”是一个共识,不是说成绩不重要,而是说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好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小学学到的知识远远达不到智商的水平,所以小学低年级孩子之间成绩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提前积累了多少。
米粒到了三四年级后,才真正感觉到尖子生圈子里出现了小范围的洗牌,这种情况在高年级表现得更为明显。
也就是说,到了低年级,有些孩子虽然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上不占优势,但是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早期的投资,一开始是看不到多少回报的。 复利明显,业绩稳中有升,犹如一匹冲出圈层的“黑马”。
米粒身边的学霸有三五个都是那种智商一看就在线的孩子,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超强。
但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 为什么有的稳步晋升,有的逆袭成功,有的陷入“三流现象”的恶性循环?
决定因素是学习习惯。
米粒小时候,一位资深的家长给我讲了学习习惯,但我并没有真正在意,不是因为我不在乎“习惯”本身,而是因为我认为的“习惯”不一样从实际情况来看,加上各种偏差的累积,最终银河系可能会失踪。
什么是好习惯?
爱读书? 米粒是在书堆里长大的,上小学前就已经能独立阅读了。
但是爱读书不代表语文阅读理解就能拿高分,不代表作文就高明。
你坐得住吗? 米粒喜欢画画、搭乐高、拼拼图,专注力很好。
但能坐得住不代表他上课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能坐得住不代表他不会在作业上拖延、磨蹭。
一个好习惯是所有细节的总和。 只有抓住每个阶段的重点,才能像楼房一样稳扎稳打,而不用担心随时倒塌。
所以没有牛娃的智商,没有报恩娃的自驱自控也没关系。
米粒的妈妈从身边的海淀学霸身上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小学各个阶段最重要的习惯和能力,都是一气呵成的。
磨刀不误砍柴。 小学这几年,我们一直陪着孩子磨好自己的刀,这样以后才能事半功倍。
从年轻到小舞台
专注; 学习兴趣
上小学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之前米粒妈妈写了一篇综合攻略《海淀妈妈吐血总结:双重还原后,连接老少的完整攻略!》 ",你可以查一下。
最重要的两件事,米粒妈妈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再说一遍。
一是提高专注力。 牛娃之所以学得这么有效率,是因为她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分心。 有的牛宝宝天生专注力很强,但是我们的幼犬也是可以培养的。
从幼儿园玩得开心的状态,到小学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阶段,孩子对注意力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会很专注,比如看动画片,但是到了小学就听老师讲课,背诵、抄写、做计算。 不管你喜不喜欢,你有没有兴趣。 必须完成它。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可以听全课的90%,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听10%。 这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大!
米粒的妈妈想,从幼儿园开始,她就可以每天给孩子安排一些小任务,把白天老师教的诗歌、儿歌、故事、舞蹈或手工等教给父母。
要想教别人,首先要自己学,这样才能促使孩子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地学习。
初中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点三本学校学生的日常,就是学习兴趣。
不要让孩子觉得语文、数学、英语是枯燥乏味的科目。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夸大这些知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比如带孩子逛街、数钱、加减法都有应用场景。
比如鼓励孩子帮家里的老人看一些使用指南和药物说明书,他们会觉得自己会读会写,这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一年级和二年级
学习态度; 写作; 晨读
进入小学后,对于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都会经历一段很长的“乱”期。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
比如,先做好功课,保质保量,在专门的时间使用,避免拖延。
混日子这件事,真的是很多家长的痛点。 孩子再聪明,也会毁了一切。
米粒的妈妈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其实也是最“笨”的方法:从一开始就规定时间限制,没有任何奖励,让孩子明白按时完成作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样做,没有商量的余地。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反抗,不配合。 过了第一段时间,习惯就形成了,以后就一直保持下去,不轻易放水就可以了。
记住:一定要算好时间,不管是一页计算题还是一张图写一段,一定要有时间感,不然两行写3个小时。
说到写作,我再说几句。 低年级一定要注意写字。 对笔画、工整、速度都有要求。
米粒妈妈小的时候刚上一年级,每天写作业到晚上11点。 你相信吗?
我只是写得太慢了! 在那之前,米粒奶奶没有给我做任何过渡,我对写作也没有任何想法。 真的不是因为功课多。 我记得其他同学没有像我一样每天都熬到这么晚。 差不多一个学期下来,我的写作速度提高了,也好了。 (悲痛的记忆,至今还记得)
还有一件事,米粒妈妈觉得越早越好,就是晨读(实在起不来的话可以换个时间)。
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米粒的妈妈在《海淀妈妈圈里流行的“337阅读法”》里都写好了,我练半年就交作业了。
三四年级
预览审核; 错题本; 写作练习
其实预习和复习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但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内容比较简单,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 再加上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就已经掌握了低年级的知识,所以考虑得早一些。 我已经预览
但是最晚三年级,预习和复习就必须列入每天的学习安排。 如果说一二年级,家长每天都会带着预习和复习,那么三年级就可以逐渐让孩子按照清单来做。 内在的学习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其实很多家长都说我们天天预习、复习,但是好像没有看到什么明显的效果。
这就像米粒妈妈之前说的“学习习惯”一样。 我们认为孩子有好的习惯,但为什么成绩总是一般,没有突破呢?
要知道,我们说的习惯,跟学霸的习惯,根本就没有半点区别。
预览和审阅也是如此。 有的孩子读一遍课文就算预习,但注重细节的家长会让孩子读三遍课文,每次要求都不一样。
你读课文顺利吗? 字有标注吗? 你能读、写和使用(组词造句)吗? 你有没有把相近词、多音字、同义词、反义词放在一起加深记忆? 需要背诵的内容是否重复? 你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吗? 关于文本的问题?
复习的时候有没有巩固生词生词? 对于预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惑,你有什么想法或解答吗? 您是否对同一主题或作者进行了进一步阅读? 语言园地有没有疏漏和时间的积累?
另一个例子是数学。 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孩子能不能结合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把解题思路讲清楚给家长听? 你能从一个实例中推断出其他的东西吗?
不要小看教科书。 课本上的例子和习题一定要吃透。 并不是说父母要一遍一遍地告诉孩子,而是孩子要能够反过来给我们解释。 一定是被穿透了。
这与问题的数量无关。 做不同类型的问题。 同一种型号,换几个号就好了,没必要浪费时间。 培养孩子举一反三,一题推多题的能力。
你一定是拿错了题本。 您通常可以找出孩子的薄弱环节。 期中结束前的复习神器。 第一次复习,整体过一遍,第二次、第三次复习,砸错题本。
让我们谈谈写作。 从三年级开始,写作就会“杀死”一大批家长。
此事不着急。 从一二年级开始练习看图、口语、口语作文、写日记。 从三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写命题作文。
写人和事,经常练习,写完了再改,帮助孩子分析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比那样写好。
做摘录并坚持做是非常有用的。 作文中用到的一些词句,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五年级和六年级
提高效率; 自学能力
五六年级不仅仅是小学阶段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为升入初中做准备。
现阶段,提高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
米粒进入高年级后,明显的时间变少了。 虽然科目没有增加,但是深度和难度增加了,学习时间也相应加长了。
如果这时候你还有拖延的毛病,到了初中,一下子多了好几节课,作业都做不完了。
在学校上夜班的孩子,一定要抓紧时间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完成作业。 如果他们不会或不明白,他们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米粒班上有两个同学。 听米粒说他们晚上不写作业,放学要在楼下玩一个多小时。 我也是从两个孩子的奶奶那里听说的。 回家后先吃晚饭,晚饭后再看一些课外书。 我每天晚上 8 点以后才开始做作业。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每天睡得很晚,第二天上课就没有精神了。
话虽如此,米粒也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在学习的时候吃东西。 看似不影响写作和思考,但吃一会就要上厕所,吃一会又要洗手,很容易把整块弄坏。 学习时间影响专注力,必须引以为戒
另外,我在《和小生初在超牛学校上岸的妈妈聊天,我失眠了……》中提到小学五六年级,最适合孩子有足够精力提前学习的人提前把小学阶段的内容过一遍,然后开始预习初中的内容,尤其是数学。
这就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初中科目多,作业多,考试多,讲课不是快就是难。 怎么能指望孩子学一遍就去考场呢?
小时候,寒暑假的时候,我们从邻居那里借了一套下学期的课本,提前看。
现在资源多了,各种教具和app都有详细讲解,细节到位,还有很多可以扫一扫看老师视频讲解,更是省钱。
鼓励孩子自己看讲解,自己思考,然后做练习,测试自己学到了多少。
在预习阶段,找出重点和难点很重要。 不会的,不懂的,也可以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多听,多问,多想。
有了自学的能力,就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以后就能精通所有科目。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三本学校学生的日常,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语读物》作者,当当新书排行榜第一名。 专注于学习干货,分享教育经验,5-12岁儿童教育升学,英语,数学,科普启蒙,全球新鲜好物推荐。 欢迎关注! (请0~5岁妈妈们关注:@米粒妈妈爱分享)
下一篇:没有了